【记者 张明远 上海报道】2025年7月,G60科创走廊迎来建设六周年。这条串联上海松江、苏州、杭州等九城市的"创新动脉",已集聚高新技术企业12.8万家,较2020年增长210%。"我们实现了科研设备共享、人才资质互认。"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王岩介绍。
一、创新协同:从单打独斗到集群作战
张江科学城与苏州工业园共建的"沪苏生物医药创新中心",半年内促成37个联合攻关项目。"上海做基础研究,苏州负责中试转化。"中心主任李伟说。数据显示,长三角联合申请的发明专利占比达35%,较2020年提升18个百分点。
集成电路领域形成"上海设计-苏州制造-合肥封测"的黄金三角。中芯国际在上海研发的14纳米芯片,在苏州基地实现量产。"物流成本降低30%,研发周期缩短20%。"公司副总裁赵明表示。
上海贵族宝贝自荐419 二、生态共保:从划界而治到系统治理
太浦河水源保护区,沪苏浙三地共建的"联合河长制"成效显著。2025年上半年,跨界断面水质达标率100%,较2020年提升32个百分点。"我们建立了应急联防联控机制。"青浦区生态环境局局长周敏说。
环太湖生态廊道建设全面推进,上海青西、苏州东太湖等7大湿地实现生态修复。红外相机监测显示,区域生物多样性指数提升28%。"周末骑行客流量是5年前的3倍。"吴江区文体旅局局长张伟介绍。
上海贵族宝贝sh1314 三、文旅融合:从景点叠加到体验升级
"江南水乡古镇联合申遗"取得重要进展,朱家角、周庄等13个古镇形成统一保护标准。上海文旅局推出的"高铁+古镇"联票,半年销售突破80万张。"这带动了周边民宿业蓬勃发展。"同里旅游发展公司总经理王芳说。
数字技术带来新体验。AR导览系统"畅游长三角"让游客在外滩就能虚拟漫游西湖。"我们正在构建数字文旅共同体。"携程集团长三角事业部负责人林峰透露。2025年上半年,长三角跨省市旅游人次达4.2亿,恢复至2019年的145%。
上海龙凤419 【专家视角】
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李晓江指出:"上海大都市圈建设正在从基础设施联通迈向深度制度创新,这种'各扬所长、协同共进'的模式具有全国示范意义。"
【记者观察】从创新要素的自由流动到生态环境的协同治理,从产业地图的重构到文旅体验的升级,上海与周边城市的一体化实践,正在改写区域发展的传统逻辑。这种基于优势互补、互利共赢的新型都市圈关系,为中国城市群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。(完)